图片
汤头歌诀各位中医少年:
大家晚上好!
我是扁圣书院中医少年班的郑老师,2024年,我们又在这个平台上相聚了!
首先向今年新加入的几位同学表示欢迎!希望你们能够积极背诵学习、多参加活动,尽快融入这个有爱的大家庭。同时呢,要对全班同学提出表扬,一周以来,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按时完成了打卡,为你们点赞,希望你们继续保持!
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,就由我带领大家,一起遨游中药组方的智慧海洋,体验其乐无穷的中医世界。
在正式开课之前,我们先对《汤头歌诀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:
《汤头歌诀》是由清代名医汪昂所作,传世至今300年,被医家公认为启蒙必读、专业必备,现在医学高校使用的方剂教材多以此为蓝本。原方有205首,我们这次的精品课程从中选取常用的65首。经过粗略统计,这65首歌谣共涉及药材150种。其中根茎类60种,果实种子类38种,茎皮类12种,花叶类13种,其他像矿石、动物等一共是30多种。
每一类药材在大范围上都是有共性的:
根茎生长在地下,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、疏通土壤,为植物提供必需的养分。所以根茎类的药材,多有补益气血、强身壮腰、打通体内瘀滞等功能。像人参、玄参、沙参等参类,以及当归、淮山药、肉苁蓉、巴戟天等,都是固本补益的代表;木通、柴胡、三棱、香附等,是疏通的代表。
果实种子是植物精华最集中的部位,承担着繁育下一代的重任,一般都有补益的效果,像芝麻、扁豆、莲子、糯米、薏米等,本身都是常用食材。
茎皮就像高速公路,主要作用是建立营养渠道,因此它们非常擅长通行,能把人体的痰湿浊气给通开,如桑根白皮能通理肺气,大腹皮通理水气,陈皮通理全身之气。还能把断开的精气补足接续起来,给身体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,如杜仲填补肾气。
花叶体重很轻,一般都能随风飘舞,所以它们的气性喜欢往上、往外走,能够像清风一样打开人体毛窍,舒展人体气机。并且花朵欣欣绽放,性格外向,对郁闷的情绪有很好地疏解作用。
当然,在共性的基础上,这些药材根据生长环境、颜色、形状等不同,又各自具备鲜明个性。就好比人类整体在性格行为方面有共通之处,但根据出生环境、家庭背景、受教育程度等不同,又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。
所以用药和用人、用兵道理是一致的,我们要完成一项治病任务,先要从具备这项能力的药材中选出成员,然后组建团队、优势互补、分工协作。这就是“汤头”的原理。
同学们在班级中有班长、副班长、学习委员、小组长等等职务,“汤头”成员也有职务分工,这种分工是用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来界定的。笼统理解,君药就是统帅,臣药承上启下,佐使药则全面协助。大家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多进行代入体会,定能领悟到其中奥妙。
我们在讲解以及线下活动中,也会按照排兵布阵的思路,尽量照顾到学员的年龄和基础,帮大家灵活识记药性功能,了解组方智慧。
下面开始进入第一期的讲解:
本期的主题是“补益”。就是人体阴阳气血有虚弱的地方了,我们要给补足起来。围绕这项任务一共有五个阵法,分别是“四君子汤”“百合固金汤”“益气聪明汤”“金匮(guì)肾气丸”和“天王补心丹”。
这一周我们先来走进前三个阵法。
01图片
四君子汤
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
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
除祛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
这首歌诀其实是个藏宝图,里面藏了四个阵法:四君子汤、六君子汤、异功散和香砂六君子汤。
图片
四君子汤的主要任务是补益脾胃。
同学们应该都养过花草,有时候养着养着叶子就蔫吧了,扒开土一看,原来根早就烂了。对身体而言,脾胃就像是树根,大家喝冷饮、吃雪糕、吃垃圾食品,日积月累就把它给伤到了。树根出了问题,身体就得不到充分的养分。所以有些同学会出现胃口不好、提不起精神、声音不洪亮、大便不成形、个头长得慢等等问题。再看一看舌苔,是比较薄白的,摸一摸脉也比较虚弱无力。
这时候,就可以请出我们的四君子汤阵法了!
四君子汤的队友一共有四个:人参、白术(zhú)、茯苓、炙甘草。
它们和同学们一样,各有自己的性格特长。其中,人参形似人形,能大补元气,在队伍中非常耀眼,是这支队伍的领袖君药;白术(zhú)性格温厚,善于除湿,是脾胃的好朋友,在这里是承上启下的臣药;茯苓擅长渗湿泻热,甘草则是个和事佬,它们俩的角色是佐使助攻。这四个君子进到脾胃里,就会撸起袖子、精诚合作,帮助我们修复亏虚的“树根”,把脾胃的正气慢慢恢复过来。
如果脾胃虚弱的同时,伴随胃脘部胀满、肠鸣腹泻、四肢沉重等症状,那就意味着有气滞和痰湿,单靠四君子有点力不从心,就需要在阵法中增加两个助手:陈皮和半夏,这就成了六君子汤。陈皮同学们都熟悉,非常芳香,放一点在屋里,满屋都能闻到香味,说明它的性格很活泼,擅长行气,胀满就是因为气停在那里了嘛,让气走起来,胀满就消除了;半夏的性格像盛夏一样燥烈,是湿痰的死对头。同学们不要狭义地理解“痰”这个东西,它可不光存在肺和喉咙里,还会通过胃肠道往下走,造成腹泻,尤其是夹杂着肠鸣、腹痛症状的腹泻,意味着体内有湿邪作祟。半夏一到,这些症状就被降伏了。
如果没有腹泻、四肢沉重的问题,那就用不到半夏,只需加入陈皮,这就是异功散;如果胃部胀痛得厉害,经常嗳气、反酸,甚至出现了溃疡、萎缩,说明脾胃里面又寒又堵,就得木香和砂仁这两位大将来助阵,一个负责“通”,一个负责“暖”,让脾胃气血流通起来、温暖起来,这就是香砂六君子。
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,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一个基础法阵,但是战场是瞬息万变的,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,随时加减队员,摇身一变,就是另一个阵法。
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想一想,古人为什么用君子来命名这首汤歌呢?
有个词语叫“正人君子”,可见君子身上是有一股正气的。在这个阵法中,人参大补元气,是正气;白术、茯苓、半夏祛湿祛痰,是正气;陈皮祛痰理气,是正气;甘草调和诸药解除百毒,是正气。
它们身上都有中正的君子之德。因此用四君子汤来进行命名,并作为开篇第一首,也有很好的象征意义。
02图片
百合固金汤
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
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
这个阵法主要攻克的堡垒是肺气虚弱。
肺在五脏六腑的最上部,它怕湿又怕干,怕冷又怕热,也被称作“娇脏”。在人体中,肺和肾脏的关系,一个好比是天空,一个好比是大海,肺受伤后不能降雨,大海就会逐渐干枯,肾脏无法蒸腾水汽,天空也会变得干燥灰蒙。所以,很多补肺的药都会搭配补肾,百合固金汤就是这样一个肺肾双补的方剂。
它有百合与地黄两味君药。其中,百合与肺的气性相合,坐镇肺部主阵地;地黄与肾气场相通,守护肾的大门。为什么需要生地和熟地搭配使用呢?这是因为,熟地黄偏补,生地黄偏通,有通有补,才能避免过于滋腻。
两味君药坐标一定下来,其他队员就各司其职了:麦冬辅助百合润肺,玄参辅助地黄滋肾,这俩共同承担了臣药的职能。热咳往往会伤到血分,白芍药和当归这一组队员,一个味道酸甘可以养血,一个把血引导到该去的地方;苦寒的贝母专心致志地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;桔梗帮助打开咽喉部的窗口,把肺部的热邪透出去;生甘草一边清热泻火,一边调和所有队员之间的关系。
大家看,一味百合固金汤,让肺肾同时得到滋养,天地间风调雨顺,虚火自清、痰咳得止。由于这个阵法清凉滋润型的队员较多,所以它主要针对的是燥热型的咳嗽气喘,以及咯血、骨蒸等症。
为什么叫“固金”呢?因为肺在五行中属金,有句成语叫做“固若金汤”,意思是服之本方之后,可使肺气健固,犹若金城汤池一般。
03图片
益气聪明汤
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
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
这个阵法出自大名鼎鼎的李东垣老先生,也就是《药性赋》的创作者,这位老先生治病非常善于抓主要矛盾,他认为脾胃是大部分病症的“牛鼻子”,所以也被后世尊为“脾胃派”“补土派”医家代表。
益气聪明汤阵法的主要作用,是通过补益脾胃中气,让人耳聪目明。
同学们可能要问:脾胃受伤和耳鸣眼花有啥关系?给大家启发一下:饿极了是不是会头晕眼花?当我们的脾胃损伤之后,中气升不起来,就没法把运化的精微物质,也就是中医所说的“清阳”托举到头面部,耳朵和眼睛得不到足够的荣养,就会像小花草缺水肥一样虚弱;清阳上不到头面,那这个位置被谁占了呢?被一团浑浊的风热。我们的头面部一边挨“饿”,一边挨“熏”,所以,就会出现头昏、视力减退、耳聋耳鸣等症状。
这样一分析,治疗思路就出来了:
人参、黄芪、炙甘草,组成了脾胃修复小组,一起把脾胃的力量强健起来;升麻、葛根、蔓荆子,是升阳小组。升麻升麻,托着清阳往上升。葛根擅长松解肩颈部位的肌肉,在前面给升麻开路。蔓荆子呢,是种子类中药的另类,俗话说“诸子皆降”,别的种子通常往下跑,它却偏偏往上走,一身苦味就像一柄水枪,把一路上的风热打得“退退退”;黄柏和白芍药组成下游的消防小组,白芍药养血利水,黄柏滋阴降火,把风热的后路给断掉,益气聪明汤阵法就万无一失了!
这个阵法,对我们今天所说的眩晕症、美尼尔氏症、色盲、脑鸣、神经性耳聋等,都表现出不俗的临床效果。
图片
END轻松学中医系列丨手太阳小肠经(二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51配资-股票配资佣金-沈阳配资开户-最好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